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十五章青海绝密工程!(2 / 2)

联络小队离开之后,到了五月初,搜救工作已经基本陷于停滞,就在军区准备撤出行动的时候,北京方面却突然下来了一个调查组。

调查组对考古队进入青海、失踪、一直到搜救结束的一切档案进行了封存,对每一位参与搜救行动的成员进行了笔录整理,最后下达了封口指令。

封口令下达之后,调查组便带着一切档案飞回了北京,没有人对这件事给出任何解释或者交代,地方上很多大力支持搜救行动的同志,因此也对高层表示了不满。

但很快,国家启动了一个工程,将地方上的一切声音都压了下去。按照我们后来的命名方式,可以姑且称作“三〇二工程”。

工程的具体内容和研究项目,目前已经没有办法知道了。

但是在六十年代初,联络小队飞回北京之后的某段时间,中科院有一个叫做“新装备局”的机构低调成立,这个机构的成立,将成为日后一切事件的关键。

新装备局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尖端科学家,这批人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,从生命科学,到高能物理、活体分析化学,再到工程地质力学、工业生物技术……

这批人被抽调的原因是什么,具体要搞什么东西,我们弄不清楚,因为他们研究的方向有的互有交叉,有的却风马牛不相及,令人无法准确判断。

但可知的一点是,必然与“三〇二计划”有关联。

在老夏给我们传递的信息之中,我判断出“三〇二计划”的密级必然很高,我肯定是没有接触权限的,但是在老夏给我们所叙述的内容中,我了解了一部分。

在新装备局成立的第二天,地方上接待了来自北京的特派员,特派员传达了高层的意见——

国家将在青海某一片区域建立基地,进行科学研究。

我们不知道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多久,但可以肯定的是,应该在考古队失踪之后。

更可能的,应该在联络小队回京之后,工程就已经开始筹备了。

因为高层需要最直观的第一手资料,加上智囊团对于联络队带回的东西进行全面分析,才能作出决策。

即便从考古队失踪的三月开始算,到七月最多不过四个月,一百二十天左右的时间,相对于一项超大型的研究工程来说,前期建设周期实在是太短太短了。

这个时间,已经短到刚好只够从全国抽调人手的程度,甚至可以想象工程的领导者,都来不及搭建组织架构。

而关键的地方诸如进行工程可行性估计,规划研究方向,制定计划年限内完成进度之类,更是无从谈起!

这不正常,这种特别快速的处理方式,显示出了高层的迫不及待,甚至已经有点急了——

究竟“三〇二工程”发现了什么,以至于高层竟然如此姿态?

这样的疑惑,我相信除了老夏和胡说之外,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,但是这种困惑只存在了一瞬间,因为上述说法大部分是一种猜测。

是的,只是我的猜测。

同时其他人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这些,因为老夏所叙述的内容,都没有触及“三〇二工程”的核心部分,只是一语带过。
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就过去了三年。

三年时间里,青海荒野中的那个工程的进展如何,他们的研究有没有得到实际性的成果,除了最高层以外,恐怕谁也不知道。

这个工程是不是已经进行到了相当关键的部分?

不知道,当时的我只不过借由老夏的叙述了解了一点浅薄的东西,能够掌握的信息实在太少了。

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,工程出了问题,大问题。

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,当时的工程主导者完全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,甚至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,直接或者间接地诱发了东海事件的发生,以及三零二研究所的重启!

……

那么究竟,最开始的那只考古队发现了什么样颠覆性的东西,而后续的“三〇二工程”又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?

老夏所讲述的内容在我的脑海里来回盘旋,我始终觉得,好像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信息被我遗漏了——

三零二研究所、三〇二计划……这两者,肯定有什么关联,或许,我们这个研究所的重启,本就是三〇二计划的延续?

而且,六十年代初,青海,牧区……

这几个名词来回闪过我的脑海,我越发觉得自己好似心有所感,有什么熟悉的东西在我的潜意识里蠢蠢欲动,呼之欲出——

蓦然,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好似雕刻般的身影,那个充满神秘气息的人,带着他犀利如刀的目光,陡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!

二叔,我的二叔!

天哪,我那神秘的二叔,

不正是在六十年代初,

在青海的牧区,被我的父亲捡到的吗?